点击数:86042014-07-05 19:38:46 来源: 习近平
近日港媒在一篇文章中从习近平所表现出的“对儒家文化异乎寻常的浓厚兴趣”加以延伸,为其冠以一个新称呼“红色新儒家”,颇为新颖。不过事实上,早在5月初的一篇评论即曾言及这一特点,并判读习近平自有其深意,公开引经据典撑“中国学”似有意发起一场“新文化运动”化育政风民风等。
香港《明报》的一篇文章称,5月4日,习近平视察北京大学,首站就是到北大人文学院,与哲学家汤一介促膝交谈,探讨大型国学丛书《儒藏》的情况。而在与师生座谈时,其主题是“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用了相当篇幅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意义。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在6,000多字的讲话中,习近平引用儒家经典语句多达20多处,譬如“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孟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此外还有管仲、诸葛亮、顾炎武等人的名言。习近平总结说:“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实际上,在此之前一个月,习近平在欧洲学院演讲时,也着重介绍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造就了中国人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
无论是检视主浙时期的《之江新语》,还是5年前副主席时代的党校讲话,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作为最高领导人的系列言行,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推崇,都表现得十分明显。
去年11月底,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到中国传统文化具标志意义的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翻阅《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时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并强调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圣口一开,这两本原本靠作者贴钱出版的书,一夜之间洛阳纸贵,摆上各大书店最醒目位置。习近平的这句话也被直接印在两本书的腰封上。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与中办主任栗战书参加贵州团会议时,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谈到贵阳孔学堂的情况,引起习近平关注,仔细询问。他并提到,明朝时王阳明曾经在贵州参学悟道,希望贵州在这方面继续深入探索。
《明报》文章称,与前些年于丹等“学术超女”掀起的时髦国学热相比,习近平尊孔崇儒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社会动员意义。其一,当下的中国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拐卖诈骗等恶性事件不断,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堪称是“礼崩乐坏”。要扭转这一局面,非一朝一夕。习近平执政以来出台的八项规定、整顿四风、“光盘行动”等,从一丝一粟着手,颇见成效。儒家在中国历史上教化黎庶、规范伦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正可借鉴发扬。这是“修身齐家”之义。
其次,作为一个强势政治家,习近平有着复兴民族的雄心壮志。他在强调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又提出了“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来有很强的文化自豪感,只是鸦片战争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文化自信被严重损害。当今中国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国际地位也显见抬升,但若无文化自信做支撑,中国就难以完成复兴大业。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强国必须有立足本国的强势文化。满口马恩列斯,是成就不了真正的汉唐气象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最可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舍此无他途。孔子不姓社也不姓资,只姓中,推行起来不会遭遇太多意识形态阻力。这可算是“治国平天下”之义了。
文章对比,习近平在北大还讲到: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不禁让人联想到蒋蒋介石当年一再宣扬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复兴”(当时蒋介石与妻子宋美龄正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生活运动),称历史车轮滚滚,风云回环往复,个中兴味,真堪细品也。
港媒此文将习近平当下力推国学与其政治意义精致挂钩的确事出有因。其实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祝寿时,一篇评论中透露了一个更为明显的细节——当天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开设“中国学”硕士,包括“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考古”、“语言、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律与制度”和“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六个方向的课程体系。燕京学堂的院长是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亲自担任,“中国学”的学术队伍号称国际一流,首届100名学生来自国内外名校,目标是培养各个领域“了解中国、热爱中国、贡献世界”的未来领导者。
这一经过官方授意的动作获得了习李的肯定并被赋予了更深的政治功用意义。它虽脱胎于国学但囊括了更多现代中国的探索,不仅被视为对抗西方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工具,而且还被视为重塑中国社会信仰和国际形象的尝试。
Copyright © 2015-2018 cnhlzx.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粤ICP备13042537号
Powered by CMS
广州宏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总部: 020-85217266
佛山公司:18108278851
邮箱:honglue#163.com(发邮件时用@替换)